陆克文:坚持推行40%资源税
硬核解决方案 展会现场震撼直击此次展会,德力西电气展出了临时用电解决方案、电动机控制与保护解决方案、电能表集中抄表系统解决方案、供电入网应用解决方案、居家入户终端配电系统应用解决方案及电气辅材产品,为现场参观者带来一场产品与技术的盛宴。
西藏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1亿千瓦时,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接续基地,但由于西藏电网夏丰冬枯的季节负荷特性,冬季严重缺电、夏季丰水期电力消纳难的矛盾突出。李晓明介绍说,针对柴拉直流系统常态化大负荷运行方式,站内制定了专项运维保障方案,加强设备特巡管理,缩短重要设备巡视周期,加强在线监测系统维护管理,全面分析设备运行工况,从而保证柴拉直流系统在良好状态下运行。
这也是柴拉直流系统首度在常态化大功率运行方式下外送西藏富余电能今年6月1日起,西藏再次开始向青海反送富余水电,青藏联网工程单日最大输送电量达780万千瓦时。继2018年750千伏月海柴串补工程投运后,柴达木换流站同步调相机系统也将于年内建成投运。这也是柴拉直流系统首度在常态化大功率运行方式下外送西藏富余电能。国网青海电力检修公司柴达木换流站站长李晓明介绍,自青藏联网工程投运以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持续创新管理,通过多次试验不断提升柴拉直流输电系统双向输送能力,输送功率现已由工程投运初期的10万千瓦提升至最高60万千瓦。
西藏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1亿千瓦时,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接续基地,但由于西藏电网夏丰冬枯的季节负荷特性,冬季严重缺电、夏季丰水期电力消纳难的矛盾突出。近年来,在不断强化青藏联网工程运维管理水平的同时,青海电力先后通过串补工程、调相机系统等新技术着力提升线路通道输送能力。2016年,宏观经济开始企稳,煤炭需求止跌回升,增长0.5%,因为政府限产、去产能,原煤产量仅为33.6亿吨,下降了9.4%,导致市场供不应求,煤价大幅反弹。
由于我国煤机年轻、先进、升级改造不断,环保的边际效应逐年下降。十三五,国家禁止京津冀、长珠三角及红橙色预警省域新建煤电,全国停缓建煤电1.5亿千瓦。燃料成本占煤电发电成本70%左右。目前已在实践中摸索出许多成功的经验与做法。
而且,近年来新能源补贴退坡、平价上网,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煤电不得不为清洁能源优先消纳作出让步。我国紧密、重要、复杂、冲突的煤、电关系在能源清洁转型的大背景下,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清洁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但是,至今仍未从根本上撼动煤为基础、电为中心、煤电过半、油气进口的能源格局,煤炭、煤电仍属主体能源。2050年煤电装机将降到6亿千瓦,建成现代能源体系。另一方面,发电行业要抓住机遇,利用关停补偿政策,对一些超龄服役、扭亏无望、能耗环保安全不达标又无力投入改造的老小机组,或者未予核准、证照不全的违规机组,因地制宜实施主动关停,以提高设备利用效率,促进新能源的消纳与火电行业的整装,并实现电力市场由过剩到平衡的转变。一方面要继续落实十三五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化解煤电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对不合要求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实施强制关停。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将继续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清洁转型,可再生能源将持续增长,高碳化石能源将大幅减少。(六)政策配套,保障生存。为提升实体企业竞争力,稳定经济增长,2015年国家推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用能成本。面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超过10亿千瓦的巨量煤电机组,到底应该怎么办?一句话,根据区域的营商环境,在淘汰关停的基础上,推进煤电资产的重组整合(资产转让、无偿划转、关闭破产、委托管理)。
制订电力规划、谋划未来发展,要与时倶进,改变过去电力短缺时期的惯性思维和发展通病,根据经济新常态特点以及电力供需的变化,实现变革与创新。另外,随着2015年新电改的推进和发用电计划的大幅放开,将进入全面竞价时代,煤电首当其冲,降价潮席卷全国。
二是电力产能过剩,受市场竞争、新能源挤压,煤电量价齐跌。煤、电两大产业,上下游关系,相互依存,关联度极大。
按照量为基础、价为关键、量价统筹、区域优化的原则,建立区域或跨区域市场营销体系,组建多维度营销团队,促进售电公司独立运作,开展综合能源服务,增强用户粘性,科学制订交易策略,积极参与现货市场与中长期市场交易,反对市场垄断与恶性竞争,努力实现三个目标:发电量达到三同水平,市场电量超过装机占比,区域发电效益最大化。一些区域的煤电企业离不开、活不了,深陷生存危机。要突破单一发电业务的束缚与风险,利用电力改革、能源生态重塑、产业跨界融合、一带一路发展的机遇,着力绿色发展、向下延伸、对外拓展、介入新业态,战略进入配电售电、储能节能、调频调峰、冷热电气水等领域,热力网源一体、发配售一体、多能联供与辅助服务并举,并系统优化发展格局,实现纵向源网荷储用,横向多能互补、产业协同、区域平衡。(三)重组改造,激活存量。多因素叠加与我国煤电的困局不可否认,我国煤电清洁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大气污染物排放快速下降,发电效率持续提高、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耗水和废水排放量逐年减少、固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升,煤电发电技术和污染物控制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十三五,煤炭市场的紧平衡与煤价的再度高企以及跨区域调运难,对发电行业的直接影响是抢煤发电、燃料成本大增,导致煤、电行业经营业绩冰火两重天。
为此,要采取以下措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减去无效供给。因此,近年来煤电企业高度关注煤炭市场变化、电力市场化改革、能源企业重组、能源清洁转型等影响因素。
综合实施方能彭姐煤电困局面对种种困惑、严峻形势,今后我国煤电企业如何解困破局、在生存中谋发展?个人认为,只有综合施策,久久为功,才能赢得未来。煤电电价政府、市场双管齐下,一降再降,几乎到了降无可降的地步,已严重危及煤电的生存与保供。
六是2002年电改后跑马圈地、煤电巨量扩张,2015年新电改以来市场化交易剧增,煤电首当其冲。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多能互补等将成为重要的新型供能方式。
多年来,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要不要煤电,或煤电扮演什么角色,社会上一直争论不休,始终未形成共识,煤电前景迷茫。昔日一煤独大、独步天下的煤电,如何破解时下前所未有的困惑尴局、找准现代能源体系中新的定位、保障煤电清洁高效利用与高质量生存发展,仍是绕不开的核心话题之一。增强三种能力冷热电气水多能联供的综合能源服务能力,增强调频、调峰、调压等辅助服务能力,参与电力市场竞争与煤炭市场集采能力。三是煤炭去产能,煤价厂型走势,煤电企业燃料成本高企。
同样,火电是煤炭企业最大的用户和市场,火电的保有量与盈亏也影响着煤炭资源的转化能力。据预测,2030年能源需求主要依靠清洁能源,煤电13亿千瓦将达到峰值。
三是世界去煤化浪潮,我国频现环保风暴,清洁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五是政策导向利好不多利空多,煤炭去产能,降低用能成本,双管齐下降电价。
四是国内市场系统性风险增加,煤炭市场供应紧张,电力市场产能过剩,煤电矛盾爆发,煤电联动不到位。十三五期间,国家对存量煤电推出一系列严厉的环保举措,同时,还打出组合拳严控煤电新增产能。
慎铺新摊子,实现电力市场供需的再平衡。这既是政府、煤企、电企、铁路、用户各方长期博弈的结果,也是政府计划体制与市场运行机制严重冲撞的本质反映。围绕三电四煤,依靠管理创新和科技进步,加强安全环保管理、生产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风险管理、资本运作管理、燃料全过程管理,提升资产质量与效益。减少政府对市场交易的定向限制、价格干预,形成市场定价机制。
火电利用小时已从2004年的5991小时,一路下滑,2016年降至4165小时,2017、2018止跌企稳(4209、4361小时),但设备平均利用率已下降到50%左右,大量机组处于停备状态。到2018年底,煤炭去产能10亿吨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呈现煤矿少、单产高、区域集中、应急供应难的特点。
我国电煤消费比重一般保持在一半左右,2018年为21亿吨,占比53%。同期,绿色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风、光、水、核、气、生物质并举,特别是风电疯长,光伏掀起抢装狂潮,清洁装机占比大幅度提升。
3.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控煤电发展,淘汰落后产能。煤电作为传统化石能源,既要积极适应绿色发展需要,又要全面参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我国能源清洁转型、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的必然结果。